俗话说“心灵手巧”,手部动作发育真的比给孩子灌输知识来的更加重要。人类的手是如此精巧、复杂,它不仅能展示人类的心灵,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,我们也许可以说人类“靠手征服了环境”,进而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。
一块木头能做什么?
它有无限可能,可以是造型各异的杯垫,丰富有趣的玩具,亦或是一幅精美的木贴画,小树的铭牌......“木”古拙质朴、温润细腻,富有灵性,是汲取日月之光华,历经风雨磨难之物。“木”经锯、刨、凿、磨、挫,在孩子们手中得以重生,展现生机与活力。
木工,锻炼孩子的能力
锻炼双手的协调性和肌肉的力量感
在我们的指尖上有着密集的神经末梢,
孩子在使用木工工具的过程中能锻炼孩子双手的精细动作,
慢慢掌握工具中使用的“力度”和“巧度”,
从而增加手部协调性和肌肉力量,让大脑和肢体同步,越玩越聪明。
磨性子,提升孩子的专注力
欧美国家非常重视孩子从小的动手能力培养,
他们的很多金工和木作课程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出一个作品,
而是每天打磨半个小时,需要打磨一个学期才能拿到成品,
孩子能够安静的坐下来,全身心的投入到指尖的创作中,专注的测量、切割、打磨、重复……
感受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木作,这种感觉和外面随便买一个玩具是完全不同的。
融合数学、物理、艺术和文化的综合学科
在中国古老而智慧的古代文明中,
木匠这一“匠人”分支融汇了多少古人的智慧和心血,
鲁班锁、华容道、变化多端的榫卯、建筑里的斗拱,
要数学有数学、要物理有物理、要艺术更有艺术,
更不要说每一件传统木作中所传达出的深沉的中国传统文化了,
培养孩子的“匠人精神”
近些年,社会上都在推崇“匠人精神”,什么是匠人精神?
其实就是坚韧不屈的性格、踏实肯干的人生态度,
而不是急功近利,快速走捷径的学习方式。
活动详情
木作是一种神奇的存在,从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到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,有着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。散落的木块与树枝,专业的锯子与锉刀,物本无形人为之,这就是一场从无到有的艺术创造之旅。
是的,我们注重体验、注重过程,我们鼓励孩子们去想象、去尝试、去做自己的梦,去释放自己的潜能。在一锯一线间,安静而投入地创作,在一锤一钉间,打磨自己的耐心与信心,让时间慢下来,让心灵沉淀下来......
活动特色
木工课程
每堂木工课开始,老师会向孩子们做基础的示范,并对每一位孩子的作品给出建议,这使得孩子们能在思想上模仿,也能在行为上模仿。当孩子们学会了模仿,他们也会迫切地渴望动手去做。
丛林徒步穿越
徒步野外,走进丛林中的秘密世界,开启自然寻宝模式,寻找各种有趣的植物和昆虫。
自然植物采集
走进叶子的秘密世界,观察各类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和结构,学习植物叶片知识,感受植物的魅力,创作植物画。
攀树悬挂鸟巢
攀树会让孩子们在与悬崖峭壁的抗衡中学会坚强,在与大自然的拥抱中感受宽容,在征服攀登路线后享受成功与胜利的喜悦。
荒野厨房
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煮出一桌好味道。犹如在有限的青春里,遇见一份真感情。荒野厨房,即是一场实践技能的考验,也是一次野外生活的享受。
搭建露营地
两人一组,在教官的指导下搭帐篷。想要搭好一个帐篷,需要大家的超强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。